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政治习题 - 正文
07高考时政热点专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来源:2exam.com整理 2007-5-29 【字体:小 大】

  2007高考时政专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2006年10月初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会议的主题,可见这个问题很重要。

  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全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九大任务”)是: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③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⑥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⑦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⑨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六大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党作为执政党的主要职责。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③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④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3、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角度分析】

  经济学分析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4、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普遍保证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下降并逐步提高,使人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5、积极扩大就业,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6、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7、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哲学分析

  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正是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作出的正确决策。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上述道理。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

  形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建设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体现了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这是矛盾统一性第二种情形的体现。

  4、认识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表明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是一种理论创新。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不同。构建和谐社会,符合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属于正确的价值观。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6、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民各尽其能”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各得其所”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就体现了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政治学分析

  1、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需要依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构建社会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两个积极性。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5、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

  7、我国国家机构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8、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9、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0、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备考演练]

  例题: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提出了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对沿海地区来讲,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劳动环境,让外来打工者充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如果只让外来工“做贡献”,不让他们分享公共资源,不去支付必要的“和谐成本”,一旦出现不测因素,所付的成本要比目前付出的成本就要大得多。

  (1)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我们应怎样支付“和谐成本”?

  答:

  ①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进一步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让外来打工者充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

  ②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发挥财政的调节作用,提高支付和谐成本方面的比重。

  (2)从哲学角度说明我们支付“和谐成本”的必要性。

  答: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对不和谐的因素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是十分有害的。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果该支付“和谐成本”的时候不支付,一旦出现不测因素,会带来劳工荒或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到那时所付的成本则要比目前付出的成本大得多。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应履行好哪些国家职能。 除了国家其他方面应怎么做?

  答:

  ①履行好经济职能。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履行好政治职能,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③履行好文化职能,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④履行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